我系秦美婷副教授指导的制作团队荣获中国科学报社“全国高校科普H5制作大赛”一等奖

发布者:谢栋发布时间:2021-06-02浏览次数:129

 为引导全社会参与科普事业,激发高校青年科研人才参与科普工作的热情,挖掘高校青年学生在新媒体传播形势下创造科普作品的潜力,提升公众对于新科学技术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中国科学报社联合西南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燕山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启动了“第二届全国高校科普H5制作大赛”。
  大赛自2017年9月展开,聚焦环境保护、日常科学知识、破解科学谣言等主题,向高校学生征集科普H5作品,得到了高校的广泛支持和热烈响应。作品征集于2018年1月31日结束。
  这次参赛作品共664件,上届参赛作品的2倍,竞争格外激烈。经主办方初步筛选,选出200件作品进入二审。最终选出了60件作品进入专家最终评选。
  4月13日上午,专家评审会在中国科学报社召开。中国科学报社副总编辑张明伟,北京师范大学宣传部部长刘长旭等14位专家评委对这60件作品逐一进行了终审。经过一审、二审和专家最终评审,共评选出了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20名。最终,我系秦美婷副教授指导的H5制作团队作品:“岁月的恩典VS承担”(主题为阿尔茨海默症),在222所高校投送的664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二届中国科学报社全国高校科普H5制作大赛一等奖!

  此次投稿作品内容均由小组成员在秦美婷老师的指导下原创完成,文案创作由戴文雅(25系研究生)同学与指导老师讨论完善,企划制作以及部分场景背景绘制由赵浩然(25系研究生)完成,人物形象及物品由张易宁(2系本科生)原创绘制完成,背景音乐由李明泱(25系本科生)原创。

  获奖作品主题是阿尔茨海默症。讲述了患病的奶奶和孙女的温情故事,通过一幅幅生活图景描绘出了奶奶患病前后的变化,包括记忆力的衰退、语言能力、运动能力的丧失,以及孙女照顾患病奶奶的方式。以期通过H5形式向受众科普阿尔茨海默症患病情况以及家庭的应对与照护,从而达到健康传播的目的。

岁月的恩典VS承担
  制作小组名单:赵浩然、戴文雅、张易宁、李明泱


通讯员戴文雅供稿

责任编辑:石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