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由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谢栋、徐奇智开设的创新媒体设计课程在中国科大东区的UNI LAB咖啡馆迎来了一节特殊的实验课程——由光涧实验室创始人曹蔚带来的8小时“Design Workshop”(设计冲刺工作坊)。

(曹老师讲解设计方法来源)

(曹老师介绍HWM)

(时间安排)
早晨9点伊始,文理复合英才班的同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新媒体研究院成员、以及部分社会组织的成员准时相聚在UNI LAB咖啡馆。由咖啡馆工作人员精心布置的白色帷帐在营造出相对私密性的空间的同时勾勒出光线的若隐若现,光与声的不全然隔绝,让设计冲刺工作坊浸泡在咖啡豆醇然的香气中。光涧实验室为每一位学员准备的名牌,小桌板上放置的倒计时闹钟,温馨与严谨相互裹持,迅速拉进了学员与老师的亲密距离。

(UNI LAB咖啡馆外景)
早上9点到12点的课程内容,从设计一个基于兴趣社团的全国大学生社区切入,主要围绕着HWM(How Might We)展开,串联起从“洞察”到“我们如何能够……”,再到最后的解决方案。学员们通过一张张便利贴写下每一个脑海中爆发的小想法,通过投票的方式进行一轮一轮又一轮的反复讨论与筛选,不断争辩的过程里是想法的持续性聚焦。

(学员创作的HWM)

(现场点评)

(学员创作的故事板)
下午1点到5点的课程中,学员们围绕着早上诞生的想法进行深度的探索与挖掘,通过选择核心的主意确定出产品的原型,再根据产品的原型产出故事版。通过将故事版粘贴后进行画廊评审的环节,进一步细化打磨产品中的细节问题;再通过角色扮演式的提问,完成产品设计者与用户、与投资人之间的换位自考,使得产品最后可以尽可能的符合用户习惯与市场需求。视觉感官上的交互,耳畔回荡的思辨,味蕾残留着咖啡豆的回甘,让“设计冲刺工作坊”里的头脑风暴如飓风般运转。

(咖啡很棒哦)
桌板上空荡的咖啡杯,落地窗上粘满的黄色便利贴随着胶干而脱落,倒映着窗外的梧桐叶缓缓飘,岁末将至,叶落了,年轮却长了一圈,恰似一天的课程结束,印刻想法的便利贴成为了过往,但却诞生了更加丰满而具象的产品。这大抵就是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与光涧实验室联合呈现的“Design Workshop”(设计冲刺工作坊)留给每个学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