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传播论坛研究能力提升系列报告之——周荣庭教授讲述如何从实践类项目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发布者:谢栋发布时间:2021-06-02浏览次数:186

 为提升师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传播论坛开展了研究能力提升系列报告会,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主任、终身学习实验室执行主任、新媒体研究院院长周荣庭教授于11月17日晚19:00在人文学院南平105教室为广大师生做《如何从实践类项目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的报告。

  周荣庭教授长期从事科技传播、科学教育、新媒体等领域的研究,曾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访学和讲学,致力于新媒体科普产学研领域一体化的创新实践,主持了30多个与科技传播、科学教育相关的课题和项目。主讲“新媒体与网络传播”、“数字媒体制作与经营”等课程,出版了《互联网+公益》《运营数字媒体》等7部学术著作,并发表了100余篇相关论文。

  报告针对学生关注的科研能力提升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解答。周荣庭教授将实践类项目研究分为问题解决模式、经验总结模式、实践变革模式、假设验证模式和方案建构模式。通过与安徽省科技馆未来展厅项目、《消失的世界》AR科普绘本项目和汉字魔方项目等案例相结合,周荣庭教授对各模式的操作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接着,周荣庭教授将项目实施分为三个步骤:精心选题,策划方案;对照方案,实施行动;全面总结,提升价值。在项目选择上,他认为存在着 “选题越大越好”、“越新越好”、“嫁接选题比自拟选题要好”的误区,他指出在选题时应考虑到研究水平、研究能力和物质条件等因素,走出误区,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周荣庭教授特别讲述了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虚拟现实技术下提升出版物传播效果研究》的申请立项过程。他认为在申请国家级课题时,要高度重视,勇于尝试。在选题上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和效益性原则,行文撰写要注意语句精炼,逻辑清晰。 

  最后,在报告结束的交流活动环节,周荣庭教授针对同学们的问题耐心细致地进行了解答。他认为新闻传播领域人才应具备“智”、“勇”、“德”、“勤”四方面的能力,四者缺一不可,研究者要走出舒适区,勇于创新,敢于担当。


通讯员:李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