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播系开展科研教研项目启动评审会

发布者:谢栋发布时间:2021-06-02浏览次数:137

     为提升科技传播系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与水平,进一步建设和促进科技特色的传播学科发展,2019年4月13日上午10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2019-2020年教研、科研项目启动评审会在安徽省巢湖市三瓜公社会议厅召开,屠兢、赵定涛、吴强三名教授担任特邀评审嘉宾,共计17名教师参与项目答辩,评审会由系主任周荣庭教授主持。

图1 评审会现场

图2 评审嘉宾认真评阅

  评审会共评议了5项教学研究项目和12项科学研究类项目。三名评审专家仔细听取了每个报告人的汇报并认真审阅申报书,从研究方法、创新成果提炼、成果形式、经费使用等各个方面给予了细致点评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其更加完善合理。

图3 周荣庭主任主持会议

  首先是教研类项目的立项汇报。方刚老师作针对传播学基础课程、教研、“读书会”建设展开探讨;林爱兵老师作“社会研究方法类课程的优化和实训”汇报,拟根据学生的自主选题选出“种子项目”进行实操并进行学术训练。韦林、席正等老师分别就《广告与公关》、《传媒伦理》、《创新媒体设计》课程一一汇报了所申请的教学研究类项目设想。

图4 教师答辩现场

  接着进行科研项目答辩。科研项目立项的目标是鼓励积极开辟学术研究新疆域,并助力各位老师从中孵化出高水平的国家级或省部级课题。

  在科学传播主题上,汤书昆教授作了“新媒介传播环境下科学文化的中国实践路径”的汇报,借着新一轮国家中长期规划开始建设科学文化创新生态之机预计形成一本专著《当代中国科学文化的实践路径》。王国燕老师作了“新媒体驱动下科技新闻的生产及传播生态研究”的汇报,探讨什么样的科技新闻跑的更快,以及从读者讨论、点赞、评论等角度来分析热点科技新闻的特征,为科技新闻的内容生产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黄雯老师委托研究生朱子月作“电影中的科学家形象塑造——以中美韩电影为样本”汇报,解析电影中科学家形象的塑造以期未来更好塑造科学家屏幕形象。吴琦来老师作了题为“邓宁—克鲁格效应视角下的中国公众转基因食品态度研究——基于量化和质化整合设计的方法”的汇报,拟从公众转基因知识储备、转基因负面事件、自媒体传播媒介三个角度考察对中国公众转基因食品态度的影响。

  在科学教育主题上,周荣庭教授作了“将HPS教育融入小学科学课程设计及应用研究”的汇报,将“终身学习”贯彻到小学科学学习之中,设计典型课程并进行测评,促进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徐奇智老师作了“中小学科学可视化教学研究”的汇报,旨在出版《让科学看得见》专著,促进科学可视化教育理论与实践。张燕翔老师作了“中小学科学教育中VR/AR技术应用模式探索及相关应用研究”的汇报,拟通过技术模式创新,带动应用模式的创新,探索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效果。

  与会的秦美婷、祝秀丽、林爱兵等老师还分别从健康传播、文化传播、期刊与图书出版等传播学相关学术视角进行了科研选题的汇报。

图5 全体参会教师合影留念


  会议最后,周荣庭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这是科技传播系设立教改项目来的第二批集中立项支持,并从教改项目现扩展到科研与教研项目,支持经费从2万提高到5万每项。鼓励各位老师以本次系里立项项目为契机促进科研与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科技特色的传播学学科建设上不断探索,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促进学科的发展与综合实力的提升。

  本次会议得到了安徽五峰杰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的赞助支持。


通讯员张欣宇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