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6-20日,我校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邀请国际知名科学教育专家诺曼·莱德曼(Norman G. Lederman)和朱迪斯·莱德曼(Judith S. Lederman)做客中国科大,与我校从事相关研究的师生在科学教育研究的理念、方法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
6月16日下午及晚上,莱德曼夫妇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校区融合楼三楼会议室,做了《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同行评议期刊发表论文》《提高研究和课堂评估工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研究报告。下午的活动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生进行研究项目介绍。来自人文学院的外籍博士后Fahad Asmi与来自管理学院的外籍博士研究生Muhammad Asim Nawaz汇报了《探索转基因食品和气候变化的社会科学问题》, 梁琰副教授介绍了《在科学教育中发现科学之美》,博士生顾斐汇报了《小学学习能力培养与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来自徐奇智老师团队的硕士研究生张淑雅分享了《结构化学教学中的科学可视化研究》。莱德曼夫妇认真听取了报告,并就以上四项科学教育研究发表了相关评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随后莱德曼夫妇共同展开了题为《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同行评议期刊发表论文》的学术报告。在系统分析了科学教育领域著名研究期刊发文特点的基础上,两人分享了关于科学教育相关期刊录取率、研究论文重要组成部分、编辑制度、出版流程、统计问题的相关经验,并耐心与师生进行互动,答疑解惑。
当天晚上,题为《提高研究和课堂评估工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第二场学术报告会持续在会议室进行。莱德曼夫妇讲述了科学教育中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抽样方法,问卷设计,数据分析方法,如简单随机、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着重讨论了教育场景中的信效度检验,并以其出版的专著《科学知识量表的性质》中的数学态度量表为例,分享了科学教育实践经验。
6月20日晚上,莱德曼夫妇应邀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活五楼学术报告厅主讲“中国科大传播论坛”系列讲座第六十四讲——《对学生科学探究的国际合作研究》,报告会由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主任周荣庭教授主持。
此次报告以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谈起,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在高中毕业时拥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学生应该拥有应对个人、社会和国际事务的知识、态度和能力。莱德曼夫妇提出,科学素养是指对什么是科学以及科学是如何发展的基本认知,而科学知识、科学本质观和科学探究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

围绕科学探究问题,莱德曼夫妇在世界各国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以此作为测量七年级学生和十二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观的基础。科学探究的教学在世界各地都受到重视,但从来没有一个研究对国际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了解程度进行过如此大规模的评估。莱德曼夫妇从样本量、数据来源、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研究结果等维度,对其前沿科学教育研究情况进行了大致介绍。

此项研究考虑到各国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差异,认为跨国比较是不合适的。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世界各地的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上述方面普遍持有一种天真型看法,因为学生们通常被教导“做”探究,而不是对科学探究进行明确的反思。并得出重要结论,职前和在职教师需要学习使用明确的、具有反思性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探究。

莱德曼夫妇还提出,其正在进行一项新的研究——对全世界三年级学生开始学校生活时的科学探究水平进行评估,并且渴望在中国科大寻求合作者。演讲结束后进入现场提问环节,莱德曼教授耐心地回答了现场观众的疑问,并对其科研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莱德曼夫妇来访期间,还访问了中科大先研院新媒体研究院。徐奇智老师详细汇报了新媒体研究院在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领域产学研实践的进展,莱德曼夫妇针对新媒体研究院的现状及已有科学教育产品表示赞赏并提出一系列的发展建议。
诺曼·莱德曼博士是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数学和科学教育系的杰出教授,因其在学生和教师对科学本质和科学探究概念的发展方面的学术研究而闻名于世,出任《国际科学教育》《美国教育研究》等多家科学教育杂志的编委。朱迪斯·莱德曼是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数学与科学教育系副教授、教师教育中心主任,曾任国际基础科学理事会(CESI)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