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传播论坛”第七十期——国际科学教育专家陈文莉博士报告会

发布者:谢栋发布时间:2021-06-02浏览次数:269

      2019年11月22日上午9:30,“中国科大传播论坛”系列讲座第七十期在东区人文学院南平105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文莉副教授做题为“移动技术支持的无缝科学学习——新加坡经验”的专题报告,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褚建勋出席。本次讲座由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梁琰副教授主持。

  陈文莉博士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学习科学与科技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移动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人工智能支持的学习分析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她主持了众多研究项目,尤其致力于科技增强科学教育领域。她是《Journal of Computers in Education》(ESCI收录)的主编,并担任《Instructional Science》(SSCI收录)、《Asia-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SSCI收录)和《Research andPractice in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副主编,以及在《Asia-Pacific Education Review》(SSCI收录)担任顾问编辑。陈文莉博士还是新加坡教育部教育技术类项目专家组成员,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高等教育科技増强学习项目评审委员。她担任际学习科学学会CSCL委员会主席,被亚太计算机教育应用协会授予“Young Researcher Leader”奖项。


  在报告会上,陈文莉博士首先介绍了新加坡科技学习的现状,包括“Science Learning and Problem Solving in Singapore(新加坡的科学学习与问题解决)”,“Singapore's 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 Framework(21世纪新加坡的学习能力框架)”,“ICT inSingapore Education(新加坡的教育信息化)”,“4th MASTERPLAN FOR ICT IN EDUCATION(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4.0)”等等。接着她引入了一些教育理论:“New Media Literacy(新媒体素养)”,“Inquiry-based Learning(研究性学习)”,“Learning by doing(做中学)”等等。最后陈文莉博士就一些项目的具体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陈文莉博士特别引入了无缝学习(Notion of Seamless Learning)的概念,并创新性地提出了科技支持的无缝学习(Seamless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她把这样的学习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课内的计划好的“Searching for answers in classroom(在课堂内寻找答案)”,第二类是课外的计划好的“Field trip to heritage site which is part of a school curriculum(作为课程组成部分的实地考察)”,第三类是非计划的课外的“Using mobile phones to capture pictures and video clips of animal and directed by self-interest(基于自身兴趣地使用手机拍摄动物的图片和视频片段)”,第四类是课外的非计划的“teachable moments not planned by the teachers(非教师策划的教学时刻)”。她还提出了将正式学习非正式化的观点,并结合Project 3Rs(Reduce,Reuse,Recycle)进行了具体分析。




  陈文莉博士前沿、丰富的讲授内容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积极提问,问题涉及技术发展、数字鸿沟、科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者自身背景对科学教育的影响等多个方面。陈博士也一一进行了解答,她特别提到“不管技术怎么改变,健康教育的准则是一致的。”至此本次中国科大传播论坛讲座圆满落幕。





文:陈昕悦

图: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