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客座教授、MIT中国媒体与文化研究教授王瑾

发布者:谢栋发布时间:2021-08-05浏览次数:814

 

      麻省理工学院比较媒体系和全球文化研究系教授、中国文化研究讲座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新媒体行动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大陆知识共享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美国维基百科基金会顾问委员、全球家国际学术期刊编委、中国公益2.0NGO 2.0)创始人和秘书长王瑾,因心脏病突发医治无效,于北京时间726日凌晨420分离世,享年 71 岁。

 


 

     王瑾教授自2001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2007年与来自中国科大的访问学者周荣庭教授反复酝酿,策划了NGO 2.0项目,并于20095月由中国科大知识管理研究所、MIT新媒体行动实验室等单位发起了NGO2.0项目,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NGO2.0项目倡导技术公益(ICT4GOOD)的理念和实践,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社会化媒体服务公益事业,推动技术公益的跨界发展,推动社会创新。该项目举办了80多次新媒体工作坊,共覆盖全国2400+公益机构。梳理了近500个应用软件和在线服务的2.0公益工具箱,开发了公益地图平台和公益组织评级数据库,发起中国公益组织互联网使用与传播能力系列调研,同时举办公益创客团,提供众筹指导服务,开设网络公开课。

 

     王瑾教授从2012年起受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客座教授,在NGO 2.0项目规划与实施过程中,与科技传播系合作紧密,实际参与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引领了科技传播系的公益新媒体专业方向,并提供了大量学术和行业资源,邀请多名教师和学生赴麻省理工学院作为访问学者和访问学生。

 

     王瑾教授一生赤子之心、高瞻远瞩、创新务实,成功地将 Web2.0 理念引入到了中国公益事业,让技术公益理念在中国生根发芽,同时也将中国公益实践讲述给世界。她的研究方向集中于中国新媒体文化与应用、公民媒体、技术公益研究、广告营销、Web2.0 行动等领域。王瑾教授坚持批判精神、草根立场,开创了中国技术公益新局面。

 

     与王瑾老师共同发起NGO2.0的执行主任周荣庭教授得知消息后,表达了无尽的缅怀:“王老师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导师,也是真挚热心的朋友,她以其锐意的进取、坚韧的毅力、无私的奉献、超凡的智慧,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将中国的技术公益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她那卓远的见解和理念,将指引技术公益的实践获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中国科大知识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我系教师谢栋全程参与了NGO2.0项目的创新实践,与王瑾老师每周一次的例会,见证了NGO2.0项目的发展和壮大,跟王瑾老师建立了深厚的工作关系和友谊,他也寄托了深深的哀思:“我们NGO2.0的家长王瑾老师不在了。那个工作狂,那个战士,那个人生导师,那个率领我们前行13年的妈妈突然就不在了。最后那天,您问大家中国公益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的?’您说是人人可公益。您问我们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什么是星辰大海,您应当抵达了。谨记您的教导,知行合一。”

 

     “事发突然,到现在我仍然不愿相信,因为当天我们还在线上例会中讨论NGO2.0的下一步发展和公益事业的未来。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学的一年中,王老师的照顾和教诲使我终身受益。”王老师的访问学生、我系博士生孙松追念道,“在最后一次例会上,您提到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同时您也说,勿以善小而不为。我想,无论是作为教授,还是作为公益人,您一定是那位懂得仰望星空的耕耘者!”


     我系博士生王中贝长期参与了NGO2.0项目,她沉浸在对王瑾老师的缅怀中:“在王老师身上我能感受到一个追求效率、直击要点的实干家的热情,直率、坚定且优雅。我忍不住和实验室同学分享过,这完全就是我未来想成为的女性啊,我将您视为偶像般的存在。我相信您的学生、您的朋友、您的同事都感受到了您对生命的热爱,您对这个世界积极的态度,您的人生有什么好为之遗憾的呢。”

 

     我系毕业的硕士王宇在NGO2.0项目中获得王瑾老师的认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攻读了研究生学位。他说:“作为王老师的研究生,自己的生命中已经留下了她数不清的印记。她不仅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和思维方式,教会我思考、研究和写作的标准,在国内和国外见识各路美食的力量,也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我现在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思维;有些教诲我现在依旧实践不已、并尝试传授给新一代年轻人。即使毕业后,无论是情感上还是工作上遇到问题,王老师都是可以寻求慰藉的智慧之所。”

 

     我系硕士周峰也回忆了与王老师相处的日子:“有幸在大学期间成为NGO2.0的志愿者,王老师的借船出海分享的情境依然历历在目。王老师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务实主义者,知道公益前进路上的艰难且长,一次次躬身亲力去将最新的理念分享和实践下去,对公益有着执着信念;感谢王老师,天堂安好。”

 

     我系博士马贵侠追忆:“不知不觉,认识王瑾老师已有八年时间了,第一次见王老师给我的感觉是,她是一个充满阳光的学术圈公益人,她给国内早早的带来了互联网公益的全新理念,也改变了我对公益生态圈运作方式的固有思维。最近的一次见王老师也有四年时间了,她当时还很亲切的告诉我,非常欢迎我能够到麻省理工去访学。”

 

     我系博士生顾斐说:“尊敬的王老师,您的优雅、睿智、乐观和善意令我难以忘怀。您对于现实问题捕捉的敏锐、对于实践实干的不懈追求、对于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不断思考另学生动容。70岁的您坚持锻炼、坚持思考、坚持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您身上的格局、胆识、勇气、果敢、理性、批判和正义不断感染和激励我们。”

 

     博士生张欣宇说:“为后生倾其所有毫无保留,为公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王瑾老师千古!”博士生郭璐:“王老师睿智独立的形象,对待工作时的严格认真和对待后辈时的关爱有加,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虽然她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的言传身教和她的精神一定会一直延续下去。”

 

     我系研究生赵天宇:“王老师的干练、优雅,谈吐间透露的乐观态度和对公益事业的热情瞬间就感染了我。当时我刚踏入研究生校园,向王老师表达了自己的迷茫和忐忑,王老师亲切的话语和鼓励,对实践实干的坚定态度深深地打动了我,不仅让我对公益事业产生了坚定的信念,还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引领着我走到今天。感恩与您的相遇,谢谢您,王老师!” 

 

     王瑾教授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后,开始研究在数字化和社交媒体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为中国的草根公益组织赋能。2009年出版的《品牌新中国》一书是她最为代表性的作品。她最近在哈佛出版社出版的著作The Other Digital China: Nonconfrontational Activism on the Social Web中展现了她对于中国技术公益的学术研究。

 

     王瑾教授对麻省理工学院和学术界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她获得了拉德克里夫高等研究院、中国教育部等的基金支持和荣誉表彰。她还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莱维坦卓越教学奖。

 

     音容虽逝、风范长存,我们沉痛悼念、深切缅怀王瑾教授!

 

     MIT官方讣告:点击此处查看

     NGO2.0官方讣告:沉痛悼念王瑾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