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刘海龙教授做客“中国科大传播论坛”

发布者:孙宏发布时间:2025-03-09浏览次数:11


52619中国科大传播论坛”系列讲座之八十在东区环资楼报告厅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刘海龙教授做题为“新常人的统治的来临:AIGC与传播研究”的专题报告,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传播系执行主任周荣庭教授、科技传播系副主任黄雯副教授出席。本次报告会由周荣庭教授主持。



刘海龙教授首先分享了对“什么是ChatGPT”的理解与观点,并对ChatGPT是“如何说和说什么”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指出ChatGPT能理解元语言、具有听懂人和人之间交流时的“言外之意”的可能。随后,刘教授将“ChatGPT为什么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归结于对语言关系的概率判断以及不需要理解整体的意义。刘海龙教授与参会师生分享了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阐释的“常人”概念,并提出作为新常人的ChatGPT是人类的一种新的共在方式、是对人类已有知识的综合、是一种依赖于概率的平均化的“常人”知识、拥有的知识量超出了任何一个人的量、是全体人类知识的平均值、卸除此在决断责任的“无人”。针对ChatGPT,刘教授抛出了“他者的消失还是新的他者”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他的观点与想法,与与会师生们一同探讨。最后,结合ChatGPT的知识生产特点,刘教授分享了其认为ChatGPT可能带来的传播问题,并用波德里亚的诗句进行总结,启迪听者深入地思考。



讲座结束后,与会的老师、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刘教授针对“传播学的终极关怀”“ChatGPT对国际传播的影响”“如何看待ChatGPT发布后国内一系列同类产品出现”等问题作出了解答,也针对老师和同学们对于学术分享中的一些问题作出了解释和补充。



周荣庭教授对刘海龙教授的到来表示感谢,并代表科技传播系赠予刘教授“中国科大传播论坛”纪念牌。刘教授与师生们合影留念,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传播系主任,《国际新闻界》杂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研究所主任,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传播思想史,政治传播,传媒文化。著有:Propaganda: Ideas, Discourses and its Legitimization. ,《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宣传: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主编From Cyber-nationalism to Fandom Nationalism: The Case of Diba Expedition英文及韩文版,并在B站和“看理想”开设有传播理论通识课。


文|张程程

图|黄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