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刘永谋教授做客“中国科大传播论坛”

发布者:李月月发布时间:2023-12-11浏览次数:10

12月7日19中国科大传播论坛列讲座之九十第五教学楼201教室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刘永谋教授做题为‘终结者’进化:美国人如何想象机器人的专题报告。本次报告会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传播系特任副研究员周慎老师主持。

刘永谋教授首先介绍了“机器人”这一概念在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由来,且随着牛顿的机械力学权威的确立,机械论哲学流行,在十七、十八世纪的美国的机器人想象呈现出两个相互纠缠的维度,即机器的人化和人的机器化,或人形机器和机器人形。在第二部分“自动机的种族歧视”,刘教授通过诸多案例来说明十八世纪晚期美国人的自动机想象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种族主义观念深重的现象。之后,刘教授说到,“Robot”一词最初在1921年捷克剧作家恰佩克的《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中出现,意思是“机器劳工”。1927年上映的著名科幻电影《大都会》同样从阶级视角看待机器对人压迫,通过这两部作品都可以看出美式机器人想象与美式自动机想象是有着明显的差异。

刘教授认为,在美国,robot更多地意味着人形的机器,而不是被机器化的工人。在赛博格想象中,未来人类与机器人相融合,身体与机器、人类实体与计算机虚拟之间并没有实质性不同。最后,刘教授总结道,回顾历史,美国的机器人想象先后主要围绕自动机、机器人和赛博格三个概念展开,不难看出美式机器人想象的发展是深受美国文化变化影响的结果,体现美国社会和美国生活的特点,反映美国人理解人、理解他者的主流观念。

讲座结束后,与会的同学都积极地向刘教授请教教授针对为何会选择科技哲学这一研究方向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如何看待科技与人文的矛盾”等问题作出了解答,针对同学们对于学术分享中的一些问题作出了解释和补充。

周慎老师刘永谋教授的到来表达感谢并代表科技传播系赠予老师“中国科大传播论坛”纪念牌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刘永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荷兰乌德勒支大学、西班牙巴斯克大学、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法国索邦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已出版《技术治理通论》《科技与社会十四讲》《元宇宙陷阱》《技术的反叛》等各类著作20余种,发表中外文学术论文180余篇。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吴玉章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张程程

黄湛清